编者的话: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外资)春节前后保持大幅流入态势,已连续11周净流入。截至2月3日,近一月以来外资已累计净流入1467.11亿元,远超去年全年900.19亿元的水平。随着外资涌入,A股三大股指也在春节前后迎来了一轮上涨。而内资却在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内相对谨慎。内资谨慎的真正原因在哪?内外资的温差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中国股市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吴金铎
(相关资料图)
全球权益市场(包括股市、债券市场等)经历了2022年至暗时刻之后,在2023年迎来曙光。全球大类资产中,2023年以来股市收益率明显好于其它资产,而中国股市也表现优异。年初至2月1日,香港恒生指数和A股沪深300指数分别取得9.56%和7.9%的收益率,跑赢同期MSCI新兴市场指数7.51%的收益率和MSCI全球市场指数7.27%的收益率。中国权益市场的回报整体上超过全球股市平均收益水平,超额收益使得国际资金持续流入中国市场。
2023年以来,被称为“聪明钱”的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远超疫情之前的水平,外资汹涌而至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看好,我认为其中有三大原因:首先,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中国经济复苏进程正在加速。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测值至5.2%。宏观经济的超预期反弹为A股全年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其次,人民币汇率企稳提振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2022年11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去年底美联储加息拐点确认,加息放缓,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贬值压力暂告一段落,利好包括股市在内的人民币资产。
再次,中国权益市场估值偏低。截至2月2日,上证A股、深证A股、沪深300和创业板市盈率分别为13.47倍、39.75倍、12.09倍和55.1倍,是近10年来的最低值,中国权益市场性价比得以凸显。
不过,内外资对A股市场的反应有较大差异。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内地股市活跃度仍然不及去年3月上海疫情之前的水平。春节后,2023年2月2日当周A股成交量不到3万亿元,换手率也降至8.76%。2月以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额有所下降,显示A股活跃度有所降低。原因或在于:一是内地仍然面对“强预期,弱现实”,基本面数据和上市公司盈利数据并未实质改善,投资者对经济好转的成色存疑。二是春节后,港股和A股热门赛道股票估值已有回升。
未来,若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预期被不断证实,上市公司盈利持续得以兑现,投资者信心也将进一步恢复,A股将迎来更好的前景。(作者是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对“北向资金加码”淡然处之
董少鹏
近期,关于北向资金加码A股的消息备受关注。有人认为,外资相对于内资更有先见之明,更能够把握市场趋势,试图跟随北向资金选择板块投资机会。但我以为,这夸大了北向资金的判断能力,忽略了跨境资金博“汇率差”的这个本性。恰恰相反,应该加强国内证券机构的研发力量,用高质量的研发成果引领A股投资方向。
在我国股市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外资机构先于内资机构发现投资热点、内资机构跟随的情况,但也多次发生外资踏空中国股市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忽略各类机构“唱多做空、唱空做多”的问题。当然,对其中的涉嫌操纵市场行为,应当依法查处。需要强调的是,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北向资金”作为A股市场中的一个资金板块,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数据上便于统计。其实,北向资金单日100多亿元、单月1400多亿元的“加码”金额,相对于A股市场单日七八千亿元至1万亿元成交额,并非一个很大的数字,也没有决定性意义。何况,并非其他资金近期没有“加码”A股,只是缺乏这样的数据统计罢了。
我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以来,经济呈现复苏向好局面,主流资金看好A股市场的机遇,完全在情理之中。同时,经济复苏的基础还需巩固,恢复增长不可能一马平川。寻找获益快、获益多的板块是投资者的本能。因此,不同投资者相互博弈十分正常。需要说明的是,近期北向资金加码入市,根本原因在于博“汇率差”。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出现较大贬值,去年12月以来进入升值通道。北向资金跟随汇率趋势加码A股,并不让人惊讶。何况,北向资金并非铁板一块,其选择的股票也是多姿多彩的。
基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大概率情况,我国经济恢复增长成果将逐步累积,加之中国股市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全球资产配置向中国市场倾斜是必然的。(作者是中国证监会专家顾问)
国内投资者信心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董登新
过去一年,我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虽然今年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看好,且市场确实在春节前后迎来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修复性上涨,但受惯性影响,国内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一定时间恢复。
与此同时,为压制高通胀率,美西方频繁加息,严重冲击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信心。当美西方市场在通货膨胀率高企、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步入报复性回跌的时候,国际资本和境外机构急需寻找避风港湾。中国股市在近10年中没出现过度泡沫化情况,且市场普遍认为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会拉动经济的快速复苏增长,从而可能带来潜伏已久的大涨机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今年年初以来,从沪深港通进入内地市场的资金在不断加码。
A股市场是半封闭的市场,它的“牛”和“熊”走势主要取决于境内的投资者,境外资金只起到助推的作用。中国股市的“牛市”主要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涨幅迅猛,另一个是持续时间较短暂。如何判断是否进入牛市,主要看成交量,因为成交量意味着市场信心:当成交量持续放大若干个连续交易日,牛市特征越发明显;当成交量连续维持在高位震荡,或者不断创新高,可以认为牛市已经形成。
A股市场的牛市带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市影响”,即政策转暖利好,相关机构造势驱动市场和散户跟随,刺激带动股市上涨。这是需要加以改革调整的。近几年监管机构也在淡化对股市的直接干预,将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的基本制度,依靠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量来驱动股票市场上涨。
我国目前牛市周期短、速度快的特点,对投资和市场运行并不算友好。因此需要对A股市场进行机构化、去散户化的改革,让更多的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实现资本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要明确的是,实体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带动资本市场更健康的运行,市场信心的根源最终还是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作者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关键词: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