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幽,本名什伍,广汉什邡人。幼年时偶遇道士,学得召唤之术,又受三皇天文,可役使鬼神,无不立即响应。又能驱除毒疫邪气,禳除水旱之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杨通幽为人木讷,冷淡,高傲,不拘小节。他的道术变化多端,远近之人无不称赞。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蜀地。行至中途,士兵哗变,杀了宰相杨国忠,并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然而却不见杨贵妃的尸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久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往往废寝忘食。于是他身边的近臣秘密求访道士,希望能为唐玄宗解忧。
有人告诉唐玄宗:“杨什伍有召唤鬼神之法。”
于是唐玄宗征召杨什伍,问他能否寻得杨贵妃并与自己相见。
杨什伍回应道:“虽天上地下,冥寂之中,鬼神之内,贫道皆可前往为陛下寻访。”
唐玄宗大悦,于是在行宫布置道场,让杨什伍施法。
当天晚上,杨什伍上奏说:“九地之下,鬼神(鬼是阴间鬼,神是阴间神)之中,贫道遍加寻访,却不知贵妃所在。”
唐玄宗说:“朕的爱妃,应该不会坠于冥界与鬼神为伍。”
第二天晚上,杨什伍又上奏说:“九天之上,星辰日月之间,虚空杳冥(宇宙)之际,贫道也遍加寻访,而不知贵妃所在。”
唐玄宗悄然不悦,说道:“贵妃尚未归天,她去那里做什么?”
杨什伍又在道场添加香烛,施法更加恳切。
第三天晚上,杨什伍又上奏说:“人世之中,山川岳渎祠庙之内,十洲三岛江海之间,贫道也遍加寻访,不知贵妃所在。后来在东海之上,蓬莱之顶,见南宫西廊,乃是群仙所居,其中有上元女仙,太真夫人,即是陛下的贵妃。贵妃对贫道说:‘我是太上老君的侍女,隶属上元宫。圣上乃是太阳朱宫真人,偶然间因为宿命因缘,圣上降临于世,而我贬谪人间,为陛下的妃子罢了。此后一纪(一纪为十二年),我自当与圣上相见(死后相见),希望圣上好好保重龙体,不要再想念我了。’于是太真夫人取出开元年间陛下所赐的金钗钿以及玉龟子,让贫道寄回去,以此为信物,并且又对贫道说:‘圣上见此,自当醒悟。’说罢,太真夫人流着泪与贫道告别。”
杨什伍说完,取出杨贵妃给的信物,呈给唐玄宗。
唐玄宗查看信物,果然是自己当初所赐之物,不觉潸然泪下。
良久,唐玄宗对杨什伍说:“大师上天入地,通幽达冥(到达幽冥),真是个得道的神仙!”于是唐玄宗亲自下笔为杨什伍赐名为“通幽”,并赐绸缎千匹,金银各千两,良田五千亩,紫霞帔、白玉简各一副。从此唐玄宗对杨通幽特加礼遇,异于常人。
闲暇之时,唐玄宗问杨通幽所学之道以及师承何人。
杨通幽答道:“臣的师尊,乃是西城王君青城真人,当年在后城山中,教授臣召唤之术,说:‘可以辅佐太平之君,然后方得飞升之道。’并且告诫臣,要护气希言(保护元气,少说话),目不妄视(眼睛不乱看),绝声利(断绝名利),远嚣尘(远离喧嚣尘世),则可以凌越三界,登往太清之境(仙境)。”
唐玄宗又问杨通幽上天入地如何修行入门,何为修行障碍。
杨通幽答道:“得道之人,入火不焚,入水不湿,凌虚空如履实地,履实地如凌虚空。虽九地之厚,四海之广,八极之远,十洲之大,心念一动,倏忽而至,无可阻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形与道合。道无所不在,虽毫芒之细,万物之众,道皆居于此中。”
唐玄宗认为杨通幽说得很好。
数年后,杨通幽离开唐玄宗,回到后城山,在山顶建了一间静室,有时也会回家。
杨通幽的弟子说,天仙多次降临静室,直到有一天,杨通幽与群仙一起离开了。
后来,诗人白居易感念唐玄宗于杨贵妃之事,作了一首著名的《长恨歌》,诗中写道: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临邛道士鸿都客,应该指的是道士杨通幽,而白诗记载之事,与本故事略有出入。现代有传言说,杨贵妃并未死在马嵬坡,而是东渡去了日本。
故事出处:《太平广记·卷二十·神仙二十》
翻译:步天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