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一篇专访文章,内容耐人寻味。
文章标题是《两岸问题能和平民主解决,就对祖先有交代了》。但,马英九在专访中主要强调的却是要备战、避战、谋和三位一体。
马英九宣称:
(资料图片)
他殷切盼望两岸歧见能以和平与民主方式解决,打破中国历史上分合必有一战的“铁律”。
他还说:
两岸和平的最大关键是如何处理主权争端……。这个问题不容易有简单答案。但不管怎么解决,重点是两个要件:第一解决的方式必须是和平的,过程必须是民主的,有这两个要件得出来的结果,可以接受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文章还提到马英九两次哽咽。
一次是提到在中国4600年历史中,统一时间占七成,分裂时间占三成,每逢分合必有一战,“这是中国历史的铁律”。如果两岸中国人能超越历史格局,以和平方式、民主过程解决歧见,“对我们的祖先就有交代了”。
说到自家祖先从陕西移到江西,定居湖南湘潭,再渡海到台湾苗栗的历程,马英九再次哽咽,“每次看到中华民族的大迁徙,都会很感动”。“在历史上读到大江大海的大移动,原来我们也是其中的一环”。
但实际上,我们一贯的说法是: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逻辑上,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其争议不应是主权争端,也不存在主权争端。
但,从专访全文来看,马英九的某些政治诉求策略还是蛮能打动人心的,甚至一定程度也极易赢得诸如新加坡这类华文区知识精英们的“国际同情”,值得大陆有关部门借鉴思考。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一直认为我们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诸多重大国内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缺乏主动、不够丰富、不够充分。正如中美关系,乌克兰危机的立场等问题上。明明我们占有国际政治道义,但却在舆论场却似乎处处处于下风。值得深刻反思。
马英九作为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承认支持92共识,从统一战线角度来说,我们当然要适当给予其应有尊重。
但有鉴于台湾地区社会特点政治风气,包括马英九在内的政治人物心心念念的也仅仅只是台湾地方的一丁点利益,难免一叶障目,捡芝麻、丢西瓜。
所以,大陆有必要攻心为上,从中华文明、道德公义、民族大局等方面掌握主动,因势利导。
首先,就台湾问题而言,有一个概念,似乎我们所有人都忽略了。就是台湾不仅是台湾人的,也是全体14亿中国人民的祖传资产,大陆人民对台湾的固有权益不应无缘无故被忽略、剥夺。
以往,我们在讨论台湾问题时,多半侧重强调“”台湾人民福祉”,恰恰把内地14亿多同胞历史固有的合法权益给忽略了。
那样,极易造成这么一种印象:内地亏欠台湾,有求于台湾,惠台让利理所当然。
其结果就是:台湾越来越不领情,索取越来越多,离统一却越来越远,对民进党(选票)的理解支持越来越多。
特别是有些像郭台铭、张忠谋、 曹兴诚等那样的台湾社会精英更是蹬鼻子上脸,坐大之后,反过来绑架祖国利益。
正如香港的经验教训一样,今后的舆论策略应尽量做到责、权、利统筹兼顾,一开始就要适当运用民族大义约束台湾社会精英。
其次,就是无论台湾地方政客如何主张、探索什么和平、民主和自由之类的,他不应当与外勾结,出卖、伤害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否则,就是没有道义的。
但遗憾的是,现在台湾各类政客恰恰在于数典忘祖,动不动就去觐见、朝拜美国,低三下四、摇尾乞怜。
他们很多引以为傲的东西实则是以整个民族荣誉和整体利益为代价的,又何颜谈和平自由民主呢?
比如台湾的所谓“金钱外交”,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等等。无一不是在侵蚀子孙后代利益。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对“什么是中华民族”、“怎么延续中华民族”的内涵时刻保持清醒,并积极宣传运用。
文化的才是长久的。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师出有名。
我们有5000年历史,也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断层的古老文明,是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理论上,在任何一类抱持任何一种正常世界价值观的人眼里,都值得尊重。
我们的传统文化文明,世界大同、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气、家庭伦理等价值观念,就是统一的天然最大公约数。
遗憾的是,很多民族优秀思想价值观念在我们的主流媒体里很少再见到,反而台湾地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利用在华文圈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譬如:我们的很多大专院校、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对现代赚钱之术充满热情,但作为儒家发源地,迄今却再也没有精通儒学的大儒之家了,更不要说诞生新的思想学说。
这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不能不说是莫大讽刺和遗憾。
综上,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我认为未来在台湾问题上,在保持经济领先、军事威慑的同时,也应当更加注重道德文化、民族大义方面的攻守和运用。
要时刻提醒台湾,心怀狭隘,偏安一隅,不顾民族大义和整体利益,被别人当枪使,终究会被历史抛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