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6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0%-%不变,但预计到2023年底将加息两次,显示出对经济复苏和通胀上升的信心。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元指数走强,美债收益率上升,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普遍承压。
(资料图)
国内端午休假期间,CBOT外盘由于多头获利了结,加上天气前景有助于中西部干旱缓解,导致价格下跌幅度较大。6月27日,CBOT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全线下跌。截至当日收盘,CBOT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美元/蒲式耳,跌幅为%;CBOT小麦9月合约收于美元/蒲式耳,跌幅为%;CBOT大豆11月合约收于美元/蒲式耳,跌幅为%。
加息预期影响价格
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导致美元指数走强,截至6月28日收盘,美元指数报,较6月16日的上涨了%,由于大部分国际农产品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升值意味着其他货币购买同等数量的农产品所需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了非美元区域的农产品需求。同时,美元升值也会刺激一些主要出口国增加农产品出口,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因此,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形成了负面影响。
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反映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消费者信心和支出有所恢复,劳动力市场逐步改善,通胀水平有所上升。这些因素对农产品需求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需求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撑作用可能不足以抵消汇率和利率因素的压制作用,因此,宏观经济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可能是复杂和微弱的。
天气炒作持续升温
自6月份开始,国际农产品市场天气炒作持续升温,这一阶段是大豆、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干旱和洪涝对作物的影响会在远期合约的价格预期中体现。
1,美国中部地区降雨增多
美国全国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最新的72小时累积降水图显示,周三到周六期间美国中部几乎所有地区将会出现一些降水。部分地区的雨量可能在英寸或更多。此外,未来8-14天的气象预报显示,在7月4日至7月10日期间,该地区可能比正常更为多雨。
从6月末到7月初的温度和降雨情况来看,今年6月份美国大豆、玉米市场的干旱面积和强度均明显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同时7—8月是决定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CBOT市场交易商还需重点关注这期间温度和降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美国大豆、玉米作物状况恶化
根据美国农业部周一的数据,美国玉米和大豆作物状况已经恶化到几十年来最糟糕的程度。大豆优良率为51%,低于一周前的54%,也是1988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当时美国遭受了历史性的干旱)。尽管降雨前景改善,但需求形势依然令人担忧。
3,种植面积和库存预测
在美国农业部周五发布美国种植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之前,分析师平均预计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万英亩(略高于3月31日美国农业部预测的万英亩)。分析师平均预期6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亿蒲式耳(较上年同期下降%)。
在天气影响占据主导的当下,国际谷物市场远期合约的供应炒作集中在天气预期。但是,对于美国大豆和玉米的近月市场来说,影响其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还集中在出口销售方面,而出口销售的关键因素还是价格的竞争力。
4,出口面临巴西竞争
美国大豆出口继续面临来自巴西创纪录产量的竞争。一位分析师称,巴西新豆大量上市,限制了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将2023年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从之前的亿吨上调至创纪录的亿吨。
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6月8日,美国2022/2023年度玉米出口检验总量为万吨,同比下降%。上周五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6月15日当周,美国2022/2023年度玉米出口销售净增加万吨,低于市场预期的均值。6月26日美国玉米出口到中国的到岸价格下调至329美元/吨,进口到中国的成本为2674元/吨,较节前的价格高点下降40元/吨,但是与市场预期的远期巴西玉米进口到中国不足2000元/吨的报价相比,美国玉米仍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厄尔尼诺警报拉响
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农业部预估23/24年度,海外玉米产量为亿吨,较上月几乎持平;海外大豆产量为亿吨,较上月持平;海外小麦产量为亿吨,较上月上调1043万吨。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文称,年内出现厄尔尼诺气候现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预计将带来高温和极端天气,进一步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多个主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将面临风险。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产量虽较上月持平或上调,但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对农产品产生的影响不得不防。
综上所述,未来是大豆等农产品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农产品价格可能阶段性保持宽幅波动,需密切关注美国农业部报告、供需变化和天气预测等市场因素,这对交易商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而根据芝商所的大豆期货——CBOT大豆期货(ZS)流动性充裕,可帮助轻松利用全球种植最广的作物的价格波动获利,或对冲价格波动的风险。
当前,越来越多亚洲客户参与芝商所的农产品市场,尤其是玉米、大豆和小麦期货市场,因此亚洲时段(即新加坡时间上午 8:00 至晚上 8:00)交易量明显上升。 2022 年前三季度,亚洲时段玉米期货的日均成交量 (ADV) 达到 43,000 手,与 2012 年相比复合年增长率为 11%。大豆期货在亚洲时段的 ADV也从 10 年前的 21,000 手增加到今年 1 月至 9 月的 34,000 手。整体而言,玉米、大豆、小麦、豆粕和豆油期货这五种主要芝商所农产品期货的总交易量平均为 126,000 手,约占全球交易量的 15%,而10年前为 68,000 手和 9%。
2023 年一季度,能源、金属和谷物等六个大宗商品市场的全球每日交易量达到约 220 万份合约,其中亚洲时段约占该交易量的 15%。这一增长使亚洲客户能够部署跨商品交易策略,以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或利差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