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8月8日电 (记者韩婷澎)为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数,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司法厅在省直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系列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互动式普法”“课堂式普法”“指尖式普法”等形式,号召省直司法行政系统综合运用公证、法律援助、仲裁、鉴定、律师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四大“品牌化套餐”。
精烹“服务社区套餐”,共筑鱼水之情
黑龙江省司法厅“青年法律服务团”携手哈尔滨市辽河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活动。“青年法律服务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社区群众筑牢法律保护“屏障”,充分发挥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专业优势,把优质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真切地感受身边的公共法律服务。
(资料图片)
“青年法律服务团”在活动现场为群众发放公证一本通、鉴定一本通、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等宣传资料,设立公证、司法鉴定和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台。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使用率,引导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细做“校园普法套餐”,倾情守护成长
黑龙江省司法厅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组建了50余人的“法律志愿服务队”进入黑龙江大学校园,开展了法律服务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共解答咨询56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1300份。
活动中,“法律志愿服务队”主要对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普法宣教、政策解读等内容进行系列普法宣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向学生播撒知识产权的“种子”,激发科技创新的“初心”。志愿者们结合身边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以案释法,向学生们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与国家政策,有效增强了学生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生们纷纷表示,多样化的普法宣传方式增添了学法的趣味,学好法律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护身符”,也是指导日常行为的“指导书”。
烩炙“法律助残套餐”,关爱特殊人群
为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职能作用,加大残疾人权益保护力度,省司法厅、省残联共同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法律援助惠民生·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省司法厅、省残联确定针对残疾人群体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请求其他损害赔偿的情况,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指派执业三年以上富有经验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
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深入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村民法律援助联系点、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等服务平台,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黑龙江法律服务网和远程视频平台,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服务。
定制“服务基层套餐”,助力乡村振兴
省司法厅、团省委共同召开黑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法律援助项目启动会议,为即将奔赴基层的志愿者践行。4年来,省司法厅先后向36个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派出69名志愿者,参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万余次,起草法律文书2000余份,为满足偏远地区困难群众法律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黑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法律援助项目是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做好吸纳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及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的生动实践,也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解难题的务实之举。对于扩大法律援助供给,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均等化,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黑龙江省司法厅志愿服务队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推出法律服务、扶贫帮困、生态环保等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下一步,省司法厅将继续以“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为谱写新时代司法行政系统绚丽篇章贡献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