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一句农村俗语:“早不买猪肉,晚不买豆腐”。这句话其实是过去时代流传至今的农村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体现,短短一句话也能映射时代的变迁。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过去的人们在什么时间买什么食物最合适,既能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又能避免浪费和变质。
在以前的农村中,人们需要到田地里干活,因此养的猪也经常带到户外活动,不会一直留在圈中。由于它们的运动量相对较大,所以其肉质比现在的纯圈养猪更为实在。此外,以前的农村养猪多采用五谷杂粮来喂养。而不像现在的饲养方式那样使用精细化饲料,因此猪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需要养育至少一年才能够宰杀。
成年的猪力气极大,一般需要召集6到7名成年人员才能进行屠宰,但即使如此,有时候成功率仍然不高。在以往,农村人们相信杀猪能够影响来年的顺利与否,因此不会选择在白天进行,通常在凌晨3-4点进行。然而,由于后续处理需要几个小时,到上午10点才能开始卖肉,这让最新鲜的肉很难在每日早上出售。
这样有时候就会导致当天的肉没有办法及时卖完,有可能清晨出售的肉多为前一天剩余的老肉,或者是混合一些新鲜肉售卖。时间长了,买家也会渐渐发现肉的口感和味道都不是很新鲜,就会流失一部分顾客。猪肉生意也不是很景气,屠夫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个情况,为了保证把猪肉售卖出去。
屠夫们也会把当天卖剩的猪肉带回家卤制或进行烟熏处理,再售出,这就是“早不买猪肉”这句老话的由来。
在古时候的农村,研磨技术和工具还不是很发达,制作豆腐需要多道工序,如浸泡、磨豆、过滤、煮熟、加石膏、压制等。由于农村人们白天忙于农活,而白天温度又高,容易导致豆腐变质,因此智慧的农村人选择在晚上浸泡豆子。凌晨1-2点起床继续进行后续步骤,到早晨时,豆腐刚好完成可以出售,顾客们则会选择在早上购买最为新鲜的豆腐。
若等到晚上或下午再去买,由于天气炎热,豆腐的水分含量高,容易变质。因此,“晚不买豆腐”这句话成为习惯性的老话。
如果过了中午或者下午卖不出去,他们通常会把未售出的豆腐带回家加工,或者用自己烹饪食用,而不会继续留到下午再摆摊售卖。
相较于早上购买更为新鲜的豆腐,晚间购买的豆腐在质量方面可能会有所打折扣,因此,“晚不买豆腐”至今仍是一个习惯用语。
关键词: